Lunski's Clutter

This is a place to put my clutters, no matter you like it or not, welcome here.

0%

你不是不會做事,是不會說話

增加說話的份量。

每一句話都具備「獨特價值 + 即時必要性」

內容層:說別人不知道或沒想過的東西

  • 不只是轉述資訊,而是加上你的觀點、脈絡或解讀
  • 用「為什麼這很重要」包裝訊息,例如:「這數字不是只是高,它代表我們的成本結構已經改變了。」
  • 保持資訊新鮮感,例如分享最新消息、數據或趨勢,但要過濾成別人能直接用的版本。

互動層:讓人感覺你在補足他們的盲點

  • 主動洞察對方的需求,先聽再說。
  • 當對方丟出一個問題或想法時,不只是回應,還要幫他往前推一步,例如「你的想法很好,但我想到這背後還有一個機會/風險…」。
  • 讓對方覺得「有你在,會更快解決問題」。

形象層:建立稀缺感

  • 專注在你特別擅長的領域,讓別人一想到這塊就想到你。
  • 避免在公共場合過度輸出零碎、不重要的訊息,保持「每次開口都有重量」。
  • 在關鍵時刻才發聲,讓你的出現本身就成為信號。

會議場景:精準補位型

目的:讓團隊覺得你總能補足關鍵缺口

1.「我聽到的是…」 → 精準總結重點
2.「這背後的關鍵是…」 → 提煉核心意義
3.「所以我建議…」 → 提出推進方案

「我聽到大家的共識是交期要提早,但難點在產能不足。這背後的關鍵是我們沒有優先順序,所以我建議先針對 A、B 客戶做時程優化,其他的延後。」

簡報場景:價值提升型

目的:讓聽眾覺得你說的比資料本身更有價值

1.「這數字代表什麼?」 → 解讀數據含義
2.「如果我們不行動,會…」 → 產生迫切感
3.「下一步最有效的行動是…」 → 明確行動方案

「雖然市占率掉了 3%,但它代表競爭對手在我們的主力市場已經超車。如果我們不調整定價策略,明年可能掉到 10%。下一步最有效的是先鎖定前 20% 高價值客戶,加強優惠與回訪。」

日常交流場景:連結放大型

目的:讓人覺得和你聊天總能收穫更多

1.「這讓我想到…」 → 建立連結
2.「背後可能是因為…」 → 提供額外洞察
3.「所以你可以…」 → 回饋具體建議

同事:「我覺得最近專案進度有點卡。」
你:「這讓我想到之前我們遇到類似情況,背後是決策流程太長。所以你可以先圈出 2-3 個可以快速決定的小項目,先推進。」

加分技巧

  • 用「我注意到…」代替「我覺得…」 → 更客觀有份量
  • 永遠加上行動建議 → 別只丟問題
  • 在關鍵時刻才講話 → 形成「你一開口就是重點」的印象

理論

3F 傾聽法

  1. Facts: 事實
  2. Feeling: 自己怎麼想
  3. Focus: 他人怎麼想

PREP: 提出主張

Point, Reason, Example, Point

1.提出明確觀點
2.觀點證據充份
3.連結觀點與證據

  • ABCD: 贏得信任

    • 能力 Ability
    • 可被信任 Believable
    • 連結 Connectivity
    • 可靠 Dependable
  • SBE: 說服對方
    Solution, Benefits, Example
    也可以用好處讓人信服

溝通A<->B

55387

  • 55% 肢體
  • 38% 語調
  • 7% 內容

單純提出主張不是溝通,我們需要5遍訊息溝通法減少認知落差,溝通時也須記錄

1.A交代清楚

用5w2h

* 誰做
* 為什麼做
* 做什麼
* 如何做
* 何時做完

2.B覆述

收到指示再確認一次

*  回溯:重複對方關鍵,輕鬆問題延續話題 
*  一次討論一個主題,適時詢問好奇處
*  簡化,比喻,具體
*  釐清:所以說...因為...要注意的是...不過...

3.B提問為什麼要做

理解背後目的,正向思考,說錯不要慌,改口補充

4.A問要怎麼做

釐清步驟,確認細節

5.A問有困難嗎?

預先排除困難,留證據用email,不留用電話

閒聊 FORDMH

  • 姿勢正,看對方表情
    • 深呼吸(吸4憋2吐8)
    • 語速不急不徐(重音放句子關鍵,放慢,清晰,三秒再接下句)
  • 綠燈
    輕鬆,善意,簡短且吸引人的問題,積極正向,與對方有關
    • F(Family):如果手機桌布有這個或常為家庭做什麼可以討論
    • R(Recreation):休閒活動,時事,需要多觀察,建立共通點,徵求朋友般的建議或意見
  • 黃燈
    • O(Occupation):對自己職業有熱忱的人可以聊
  • 紅燈
    • M(Money)、D(Dream)、H(Health)
      適合在雙方談話進展到一個階段,並且最好是由對方已經稍稍聊到時,我們才好順勢而問

告知

* 先聽他說
* 用明確的論點
* 自信
* 我需要考慮一下,在__之後會給您答覆

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很棒,請你不吝點讚 (゚∀゚)

Welcome to my other publishing channels